对于采购风险较难控制的公司采购现状和解决方案
2022年09月20日

-
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分散对外采购,造成内部竞争,难以形成整体和批量优势,出现采购控制漏洞。
-
不能及时采购到所需物资或采购物资不能按时到货,影响正常的生产建设进度。
-
采购的物资产品质量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需求,甚至采购了伪劣产品以及运输时丢失和毁坏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影响生产、建设使用。
-
供应商垄断产品价格,串通报价或设计、生产技术等部门和使用单位指定供应商,致使采购价格严重高于市场价格。
-
对供应市场行情缺乏了解,跟踪分析,导致反应能力、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供应商准入不平衡,供应商发展不平衡,材料类的供应商多于设备类,只重视国内物资的供应商管理。
-
企业采购战略定位模糊。
-
缺乏有采购不合理,层层设库,重复储备,致使库存资源不能共享,储备资金占用大,储备费用高。
-
资金分散使用,付款时间、付款方式、付款金额不恰当,造成资金效益的流失。
-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程序,加强对员工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
检查材料采购招标是否按标准程序进行,是否有违规行为。采购部门和人员是否调查供应商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评审和评估。
-
加强签约监管。检查合同条款是否与政策、法律相违背,避免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不合格或超出经营范围导致合同无效;通过信用调查。有效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严格审批不重视利益、谋取进一步利益、进口货物等异常情况;检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合同是否以单项合同代替,合同是否续签,签字是否齐全。
-
全过程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支付、接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督。重点对计划制定、合同签订、质量验收、结算支付四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监督,确保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监管是指内部控制审计、财务审计和制度评估三管齐下。
文章案例来源:网络综合
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对文章进行删除。